
1、热传导阶段(固体→液体)
接触导热:热源(如CPU/IGBT芯片)直接贴合水冷板的金属基板(常用导热材料:纯铜239W/(m·K),铝合金160–200W/(m·K))。
微通道强化传热:热量通过基板传递至内部流道(宽度0.5–2mm,深宽比5–10),冷却液(水/乙二醇溶液)流经时吸收热量,导热效率比风冷高3–5倍。
2、强制对流换热(液体携热转移)
泵驱循环:水泵推动冷却液以湍流状态(雷诺数Re>4000)高速流经微通道,破坏边界层,显著提升换热系数(可达5000–15000W/(m²·K) vs 空气对流50–200W/(m²·K))。
热容优势:水的比热容(4.18kJ/(kg·K))是空气的4倍,单位体积可携带更多热量。
3、二次散热(液体→环境)
热量释放:携热液体流入远端散热排(如铝翅片+风扇组合),通过风冷或液冷将热量最终散入大气。